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教堂的名字(英文的)
baptist】(基督教)(主张全身浸水的)浸礼教徒
the Baptist (Church)
(基督教新教)浸礼会
anglican英国的
the Anglican Church
英国国教, 英国圣公会
church教堂, (基督教的)礼拜堂
house of God church
ecclesia古希腊城邦的国民大会, 教会, 会友, 教堂
fane[古, 诗]神庙, 教堂, 寺院
temple圣堂, 神殿, 庙宇, 寺院;教堂; 礼拜堂
chapel小教堂, 礼拜堂; (医院, 学校, 营房, 大建筑物内的)附属教堂
cathedral总教堂主教的座堂;大教堂
谁知道送庆龄的资料
宋庆龄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新华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于1984年1月,位于上海西区的宋园路21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宋庆龄陵园占地约12公顷,由宋庆龄纪念设施、名人墓园和外籍人墓园以及少儿活动区四个部分组成。
以宋庆龄墓为中心的纪念设施,是陵园的主体部分。主要有宋氏墓地、纪念广场、展示宋庆龄特有气质和风采的汉白玉雕像、由邓小平亲笔题词的宋庆龄纪念碑和宋庆龄生平事迹陈列馆等。陈列馆展线长137米,展出照片400多幅,实物100多件,真实、形象、全景式地展示了宋庆龄从一个追求真理的爱国青年到投身革命,最终成为共产主义伟大战士的光辉历程。馆内录像室放映介绍宋庆龄生前主要活动的《国之瑰宝》等文献纪录片。
宋庆龄陵园还建立了名人墓园。名人墓园安葬有爱国老人马相伯、抗日英雄谢晋元、“三毛之父”张乐平等知名人士,每个墓建有反映他们生前风格的栩栩如生的纪念雕塑;外籍人墓园葬有来自世界25个国家的600多名外籍人士,其中有鲁迅的日本朋友内山完造夫妇、宋庆龄的美籍女友耿丽淑等。
少儿活动区的一期工程——上海儿童博物馆,座落在宋庆龄陵园东南部,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是全国和上海市首批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衬托这些丰富人文景观的是宋庆龄陵园精彩纷呈的自然景观。园内有数千平方米大草坪,有300年以上树龄的罗汉松、150年以上树龄的桂花树、100年以上树龄的广玉兰树和数百棵高大的龙柏、雪松、中山柏及胸径25㎝以上的香樟树千余棵等,一年四季树木葱茏,芳草如茵,鸟语花香。
现在的宋庆龄陵园气氛庄严肃穆,环境优美自然,建筑协调美观,主要场所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不但是一个融纪念、游览为一体的旅游胜地,而且是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
哪些国家是基督教国家?
1.中国(佛教,儒家思想)
2.欧洲大部分国家(基督教,英国,德国,意大利)
3.美国(遍地都是介绍,基督教)
4.日本(新兴的国家文化,在世界上影响逐渐加大)
5.俄罗斯(忘了教的名字,影响应该不用说)
6.印度(佛教,随着国力提升,在世界上影响很大)
7.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伊朗,伊拉克之类)
中国,儒教文化,以稻米为主,鸡由东南亚传入
印度,印度教、种姓制度
东南亚,虽与中国、印度同属东亚儒教文化,但男女平等,女性多从事商业,有印度教、佛教。
日本,初期全盘移植中国文化,但发展一系列本民族特征,如原始精灵崇拜——神道教、在汉字中加片假名
朝鲜,与日本类似
以上为东亚季风文明,都与中国类似
蒙古,初无文明,为野蛮人,元朝入侵时被全部中国化,进入中亚的皈依伊斯兰教。
罗马、希腊泛神论宗教信仰自由,多肉食
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宗教狂热期
阿拉伯世界,伊斯兰教,忌猪肉
拉美,原始崇拜,玉米
饮食文化:
美国人是用脑子吃饭:我一天需要消耗多少大卡的热量,我就补充多少大卡,很少讲究口味。而且烹调的方法主要还是以油炸为主。
法国人是用心吃饭:法国人的饮食在世界上来讲是比较讲究的,法国大菜的制作可以说是极费心思的,有的菜从选用食材到制作需要几天的时间,选料之讲究、做工之精细、色彩之搭配均堪称世界之典范。
日本人是用眼吃饭:说日本人用眼吃饭,并不是贬低日本人,而是日本人长期的岛国心态,造就了他们的饮食习惯,由于日本是一岛国,物产相对来说比较匮乏,有的食材需要长期进口,所以他们把饮食的风格放在少而精上,做得量很少,但是食材选择以活的海鲜为主,用的器皿也是非常讲究,但是都突出一个小字,让人吃起来赏心悦目,但是每次的食量都不是太大,所以我们中国人吃日本料理都说吃不饱,而日本人却养成这样的饮食习惯,所以你在日本很少见到大腹便便的人。
中国人是用嘴吃饭:说中国人真正是用嘴吃饭,有人可能会说哪个国家的人不是用嘴吃饭,他们还用鼻子吃饭不成。其实说中国人用嘴吃饭,是说中国人吃饭最讲究口味,酸、甜、苦、辣,什么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中国八大菜系,各有自己的一套烹饪方法,讲究一个风味和口感。
当塞车时:
意大利人:不停地按喇叭,以发泄心中的不耐烦。
日本人:拉长了脸,呆在车里一声不吭。
奥地利人:往往猛烈击掌,表示焦急。
荷兰人:一般会用力跺脚,表示“已缺乏耐心”。
卢森堡人:此时会大扮鬼脸,互视后又大笑。
英国人:会默默地掏出一张报纸或一本袖珍书,边等边阅读。
美国人:往往拿出一支用以减轻堵车烦恼的玩具冲锋枪,扣动扳机,“哒哒”地扫射一阵,据说此举能帮助重获“心理平衡”。
德国人:此时应属于最奇特的一种,不但不心烦,反而感到快乐,这在世界各民族中也许是绝无仅有的。一位德国工程师对此解释说,此时会产生一种“共度难关”时的“同志式感觉”——大家可以好好地一起感叹上一阵子,等道路畅通,一种共同被“解放”的轻松感又会油然而生。
中国人:最有行动力的应当属于中国人,在焦急等待中走出车厢,自己充当交警。
中世纪2全面战争里面属于基督教的国家是那些?本人喜欢基督教,求全基督教国家名字和基督教国家的攻略!
葡萄牙 西班牙 法兰西 英格兰 苏格兰 神圣罗马帝国 丹麦 波兰 匈牙利 米兰 威尼斯 教皇过 西西里 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