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小知识—易经和五行的关系
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五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古人认为世间的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相互平衡、相互制约,构成了天地万物的基本属性。
我们知道易经是伏羲通过观察,用阴阳符号对自然想象的表达,文王推演出的八卦,是对世间万物发展规律的总结,同样是描述天地万物,易经和五行有什么区别的关系呢?
实际上《易经》要比五行理论出现得早得多,周朝时期,《易经》已经有了成熟的体系,而当时五行理论最多是一个雏形,并没有发展完善,严格来讲阴阳和五行早期是两种各自独立的理论,阴阳八卦的系统要领先于五行!
到了战国中期,著名阴阳学家邹衍,把五行学说发扬光大,提出天地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提出人类社会都是按照五行之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而五德转移是仿照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的规律进行的。此时五行学说才形成相对完善的世界观,邹衍也被誉为五行的创始人!
邹衍还是著名的易经学术大家,他把阴阳和五行的概念结合起来,提出了象数与天命观相结合的阴阳五行哲学,在易学体系中用到了五行的理论,易经八卦中每个卦都有预制对应的五行属性!
但是八卦有八个基本卦,五行有五种元素,数量不一样,怎么一一对应呢?这其中的诀窍在于八卦的阴阳属性。
仔细观察八卦的“卦爻”可以发现,除了纯阳的乾卦、纯阴的坤卦外,震、坎、艮三卦都是一个阳爻两个阴爻,总画数为五,我国古代把奇数成为阳数,所以这三卦为阳卦,加上纯阳的乾卦并称四阳卦,古代宗族系统中乾为父、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刚好对应了阳爻从下往上的变化!
同样的巽、离、兑三卦都是一个阴爻两个阳爻,总画数为四,我国古代把奇数成为阴数,所以这三卦为阴卦,加上纯阴的乾卦并称四阴卦,古代宗族系统中坤为母、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刚好对应了阴爻从下往上的变化!
运用到五行当中,乾卦和兑卦同样对应金的属性,不同的是乾卦是阳性之金,主要指大的金属块,贵重的金属,杀伤力很大的金属,比如金条、刀、斧头等都属于阳性之金!
兑卦是阴性之金,和阳性之金相对应,主要指大的金属块,装饰性的金属首饰,和女性相关的金属,比如小的散碎银子、女性佩戴的金属首饰等都属于阴性之金!
震卦、巽卦同样对应木的属性,不同的是震是阳卦,所以是阳性之木,主要是指长得非常粗壮、茂盛,生长力旺盛的参天大树;巽是阴卦,所以是阴性之木,指那些很幼弱,容易被折断的麦苗、花卉等!
艮卦、坤卦都对应木的属性,艮是阳卦,对应阳性之土,代表大山、岩石等强大威武的土性;
坤是阴卦,对应阴性之土,代表湿润的土壤、沙土等柔弱的土性!
离卦对应火的属性,离卦本意有发亮、绚丽、分离的意思,火的属性也是发热、发亮,能分离一切事物,所以不分阴火和阳火。
坎卦对应水的属性,水滋润万物,却也是灾难的源头,古时候水灾是威胁人类最大的风险,也不再分阴水、阳水。
总结一下,乾为阳金,兑为阴金;震为阳木,巽为阴木;艮为阳土,坤为阴土;离为火,坎为水,阴阳八卦与五行理论有了相互的对应关系。
后来秦汉时期,阴阳五行学说已经成为统摄万物的哲学体系,不同领域的学者互通、互补、互融,把阴阳五行学发展到天、地、人的方方面面,五行不仅对应易经八卦,还和方位、季节、气候等天时;畜、色、味等地利;五官、身体、情绪等人和都有着对应关系,共同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易经与五行有什么关系
《周易说卦》“乾为金”、“坤为土”、“坎为水”、“离为火”、“巽为木”,已经赋予了八卦的五行属性。
人们常说“金秋八月”,说“兑为秋”也就是“兑为金”,说“万物出乎震”震为春,春天草木萌芽,震为木,“艮为山”也为“土”。由此可见,《易经》与“五行”的关联主要在八卦的五行属性方面。
八卦方位与五行属性,在明代阳宅“风水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八宅四书》里面,把符合“后天八卦”方位分布的八宅,分坎、离、震、巽为东四宅(谓之“兄弟连肩多同心”),乾、坤、艮、兑为西四宅(谓之“天下爷娘亲稚少”)。
无论“九宫飞星”布何宅何门,其变换皆原本于所谓“后天八卦”的方位与五行属性。
从《易经》的姤卦初六爻辞“系于金柅”看,初是下卦巽主爻,与九四正应,下卦巽为木为绳,上卦乾为金,所以有“系于金柅”之辞,似乎也讲究五行属性。
从《易经》的困卦九四爻辞“困于金车”看,上兑为金,二、四、五互体巽为木为绳,所以有“困于金车”之辞,似乎也讲究五行属性。
从《易经》的鼎卦六五爻辞“鼎黄耳金铉”看,五为土数色黄,下巽为木,二、三、四互体乾为金,所以有“鼎黄耳金铉”之辞,似乎也讲究五行属性。
从《易经》的渐卦六四爻辞“鸿渐于木”看,上巽为木,二、三、四互体坎为水,下艮为水中之石,鸿雁落于石上之木,所以有“鸿渐于木”之辞,似乎也讲究五行属性。
从《易经》的旅卦巽为木,下艮为小子(童仆),童仆处于木生火之下,所以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之辞,似乎也讲究五行属性。
周易和五行的联系
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生辰八字,天干地支,十二生肖,等方法归纳成“五维”命名法,五维是指:八字五行,笔画数理,意向,形象,音象五个方面起名,本书通俗易懂,要是有点五行学的基础,一个月能看懂使用了,什么基础没有就很难说了,“五行”在各门玄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如何判断五行天干的旺衰喜忌;
四柱原理五行起名法,要求了解一个人的五行情况后才能起名,
1;看日元是否得月令,即日元在该月处长生,临官帝旺三种状态,日元五行得月令就有50%的力量(日元即出生的日子,月令即月份)
2;看日元是否通根地支,即四柱地支的五行本气与日元是否同一五行之气,
3;看日元是否得生,即得天干或地支五行之生,例如:申金生日元壬水
4;看日元是否得助,即四柱中有天干五行与日元五行同类,谓之得助
5;看日元的地支根基是否受到刑冲克害
6;看四柱(八字)天干
地支是否合化,天干合化与地支合化是有条件限制的,其基本原则是从强而化,合而不化时,分析出谁强谁弱;合而成化时,谁强谁弱
7;看四柱哪一个五行最强或最弱
8;看四柱中天干地支在四季十二个月份发展变化的十二个状态,即:长生
沐浴
冠带
临官
帝旺
衰
病
死
墓
绝
胎
养,这个规律很重要,
9;怎样判断八字的好坏,即生辰八字中的天干地支受到刑,冲,克,害就是不吉利,(如地支的子午相冲,卯酉相冲,子未相害,寅巳相害;子卯相刑,寅巳申三刑,天干中甲戊相克,辛乙相克)反之相生
相助
相合就是大吉。
现在不要以周易五行算法为准,周易五行算法已不合时代,周易五行算法是解决不了现代基本问题的。周易五行算法只能作为中华文化历史来骄傲,决不能神话。
五行和周易有那些关系?
五行就来之周易,周易里讲的八卦里含的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好比东南西北,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水,北方属金。
五行和易经有什么关系
一、五行相生顺序跟地球等五行星排列顺序一样
易经应用离不开五行,五行不简单
几千年前,古人对离地球最近的四大行星的叫法就匪夷所思。虽然也把木星叫岁星,火星也叫荧惑,水星也叫辰星。
从木星开始,向太阳内侧排列依次为木星、火星、地球(土)、金星、水星,这跟五行木火土金水一路相生的次序一样。
二、五行刚好对应了地球等行星的诞生、生长、老化的过程
五行是对阴阳转换更细致的阶段划分,描述生命从诞生、生长、老化、死亡的周期,木、火是生发的力量和成长的状态,金、水是收敛肃杀的力量和收成、老化的状态。
地球跟近旁几个行星就处在行星生命周期的几个阶段。八大行星以小行星为界。内外行星的差异是很大的。内行星又叫类地行星,它们的特点是都有陆地的表面。外行星又叫类木行星,他们特点是都有极厚的大气层,找不到陆地的表面,象气球。
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金星、水星就象垂垂老矣的行星,基本不怎么自转,地心地幔都刚体化了。火星地球类似有大气层,地表有陆地。木星象个大气球,如同正在成长的行星。
三、地球和近地几个行星相对位置和引力变化会对地球造成重大影响
其它行星对地球的引力变化小时会引起海洋和气候的变化。当引力剧烈变化时,就会引起地球板块间剧烈活动,造成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天文学上叫宇宙期。
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四次宇宙期,分别为夏禹、两汉、明清、清未四期。明清期最严重,从明朝天启七年开始的北半球大灾荒,造成严重人吃人的现象。从公元1627年一直到清朝1645年才缓过来。
极端天文是地球在太阳一侧,其它行星在另一侧,这样北半球的冬季会非常漫长寒冷。古代帝王最怕荧惑守心,传说皇帝会死亡。
西周文物利簋就记录了周灭商的牧野大战,里面纹有“岁鼎”两字,木星天空正中,按奇异天象反推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比碳14测得还更精准。
四、五行天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社会、人文有规律
西方属金主肃杀,所以西方人喜欢打打杀杀讲征服,吃饭用刀叉,金表于外,西方人喜欢吃三明治、汉堡、披萨喝冷饮。东方属木,中国也属土,万物生机勃勃,中国人喜欢讲和谐,吃饭用筷子,讲内涵,喜欢包子、饺子、元宵,喝茶喝热饮。
西方属金属肺,西方注重环境好身心享受,西方人皮肤白。中国属土属脾胃,中国人讲究吃,菜系五花八门,中国人皮肤黄。
在医疗方面,西药的方向是纯之又纯,专病专药治,化学生物制药为主。中国属土木,中药从植物,矿物中提取,讲究互相配伍共同调理。
在思维方面,西方属金讲科学,分科研究是主要任务,逻辑推理是基本手段。中国属土木,所以讲综合讲效果,我们崇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药好不好,关键看疗效,我们不管原因讲结果。
所以虽然五行是中国的文化特色,却归纳了全球地理、人文、风俗习惯到思维理念,揭示了人类生存在地球的各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