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五行属什么
言字五行属性及含义
言 拼音:yan (姓氏) 繁体:言 笔画:7 五行属性:木 吉凶:吉
言字含义:
言 动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say;speak;talk]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
具言所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
言讫不见。--明·魏禧《大铁椎传》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言绝(言罢;说完);言言(直言);言不尽意(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言戏(说话轻浮不庄重);言人人殊(人各一词,所言各异);言笑自若(谈笑自得的样子);言之无文(说话没有文采条理);言方行圆(即言行不一);言信(说到做到的信用);言爽(说话不守信用);言不顾行(言行不一);言欢(说笑)
议论,谈论 [discuss;comment]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言路(谏官的职务);言事(在君主时代,臣民与天子、国君议论政事);言文(谈论文辞);言默(议论和沉默);言状(所述情状)
记载 [write down;record]
雁荡山…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宋·沈括《梦溪笔谈》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言行录(录记叙述一人或多人的嘉言美行的书)
问 [ask;inquire]
臣意言王曰:“才人女子竖何能?”--《史记》。王引之述闻:“言王,问王也。”
又如:言问(讯问)
告知;告诉 [inform;tell;let know]
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筭。--《礼记》。郑玄注:“言,语也。”
又如:言讽(用委婉的语言示告)
陈述;叙述 [state]
臣愿悉言听闻,唯大王裁其罪。--《韩非子》
又如:言功(陈述功绩)
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namely]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孟子》
说明 [explain]
言其利害(说明合从的好处和不合从的害处。其,指示代词,代合从,它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言字五行属什么
言字五行属木。
言yán
释义:
1、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2、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3、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4、语助词,无义:言归于好。
5、姓。
相关组词:
格言[gé yán]
(名)含有教育意义的精练的定型语句。
语言[yǔ yán]
(名)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汉~。
发言[fā yán]
(动)发表意见(多指在会议上):积极~|举手~。(名)发表的意见:他的~很中肯。
谣言[yáo yán]
(名)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反]事实。
一言为定[yī yán wéi dìng]
一句话说定,不再更改或后悔。
快言快语[kuài yán kuài yǔ]
说话和表达清楚的、明确的、坦白的。
言,五行属什么?在名字里代表什么意思?
五行属木,在名字里意思是重情重意。
基本字义:
言(拼音:yá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一般认为是说话,引申指所说的话,或者所说、所写的一个字、一句话。这些意义还存在于“言论、言语”等词语的义素中。
言是汉字部首之一。言用作左旁时简化为“讠”
扩展资料
笔顺:
组词解释:
1、名言
[míng yán]
著名的话:至理名言。
2、格言
[gé yán]
熟语的一种。含有教育意义的精练的定型语句。在书面语中可以找到其出处。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谣言
[yáo yán]
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散布谣言。不要轻信谣言。
4、留言
[liú yán]
用书面形式等留下要说的话:留言牌。留言簿。电话留言。临别时留了言。
5、绪言
[xù yán]
发端的话;绪论。